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您的位置: 首页 > 浪费警示
警惕消费领域新型价格欺诈
加入时间:2023-03-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存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文提出,平台经济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诱发新型价格欺诈行为,为平台经济领域的价格监管执法带来了新挑战。
  
  当前,新型价格欺诈花样繁多,不仅存在于网络平台,在线下也屡见不鲜。具体来看,有三方面突出问题。
  
  虚假让利,隐瞒优惠门槛。生活中,不少人接到电信网络推销电话,推销员往往夸大优惠条款,渲染赠送流量包等内容。消费者办理业务后才发现,套餐捆绑了一些责任条款。推销员对于计费原则、办理条件、有效期限等内容往往选择性忽视。这些隐瞒门槛条件的做法,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有些推销人员甚至故意虚假宣传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已经构成价格欺诈。市场经济倡导等值交换,变相隐瞒不利于消费者条款的营销,背离了价格和价值平等交换原则。
  
  故意套路,直播带货隐藏价格陷阱。部分主播直播带货时,进行表演式砍价,先哄抬价格再大幅打折。还有些主播通过剧本表演,上演亏损销售假象,以博取用户同情,达到引流促销目的。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直播营销定性为“经营者”,演戏式直播带货未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真实情况,虚构情节进行营销,这种行为涉嫌消费欺诈。
  
  算法算计,大数据杀熟现象屡禁不止。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都有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经营者利用平台算法,对新老用户差别化对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此类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即使发现权益受损,也很难搜集证据,维权难度较大。因此,规范市场秩序,仅靠行业自律远远不够,良法善治必不可少。
  
  明明白白经营,清清楚楚交易,才能让消费者对市场更有信心。新技术新应用顺应用户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了消费体验,但仍需直面问题,在服务供给和交易公正方面下功夫。价格欺诈行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影响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整治价格欺诈行为,要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欺诈手段精准画像,有的放矢出台整治举措,加强线上线下商品销售和价格监管,营造有序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经济日报(2023年3月25日第02版)


(责任编辑:南风)
 
 
 
习近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习近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
习言道|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习近平: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
 
昨日重现
六个小故事看中国生态第一市的小康
 
“打一针就瘦”?警惕糖尿病药物滥用风险
多地警方紧急提醒:手机中若有这些软件,赶
“负首付”看似馅饼实为陷阱
网红“节能神器”都是“伪黑科技”
 
生活垃圾分类 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节约粮食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光盘行动 我们倡议 我们行动 从我做起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码头油气回收装置建了不用痛点在哪
山寨作文大赛何以堂而皇之办了六年
一些隐形套路成为超量点餐的推手
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根”
 
吉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吉林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日照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孩子网  低碳经济  绿金生物网  节能减排网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民政府  方法网  绿金生物网  节约网  吉林科技网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